站长百科

德阳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工作方案

四川seo互联网

德阳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seo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50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推进业务系统、政务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和共享开放,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

2017年底,以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主,结合“一窗进出”系统,推进“一号一窗一网一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县(市、区)建立并实质运行县级行政审批局。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信息化的优质政务服务。

2018年底,“一窗进出”系统与国家、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确保政务服务办理“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督”。

2020年底,建成全市完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和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建设、分步实施。统筹建设和整合基础性、公共性的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对接业务系统数据,确保系统无缝对接、应用统一发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推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集约管理和发展。

(二)问题导向、创新突破。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时间长、材料多、流程多”“多次往返跑路”等问题,研究制订解决方案,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提高用户体验。

(三)技术先进、优化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人脸识别和实名认证,拓展服务渠道。开放服务资源,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政府、公众、企业共同参与和优势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四)协同共享、安全可靠。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利用市政务云平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办事证明材料,简化政务服务流程环节。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技术能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三、优化政务服务

(一)清理网上服务事项。及时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网站集中公布本级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并动态调整。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名称、条件、权限、材料、流程等,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推进办事指南标准化,并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移动客户端、自助服务机、宣传手册等途径展示发布。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示范。[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二)优化网上服务流程。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全面取消无法定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清理取消无法定依据的评估、论证、现场勘验等环节。进一步推进网上数据共享,凡可通过电子证照库共享的各类材料,不得再要求申请人重新提供,凡能通过数据共享同步办理的环节,不得再要求申请人单独办理。进一步运用“综合一表”思路推进申请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促进申请资料准备过程在线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法制办;责任单位:市级各部门]

(三)推进服务网上运行。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要求,加快推动与企业开办、项目投资、生产经营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车辆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公开运行,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推广“一窗进出、一网运行、一体监督”模式,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由综合服务窗口牵头组织并联审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级各部门)

(四)推进综合政务服务。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大力推广投资项目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建立德阳市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凡是能通过平台调用、查验的证照和材料,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申请人只需使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即能在线提交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证照,实现无纸化快捷办理。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以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便民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五)探索移动政务服务。加快“智慧德阳”建设,出台移动端、自助服务终端接入规范,有效利用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公共平台,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打造推广一批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应用。2017年底,在已实现集体“三资”查询、婚姻登记预约、公租房信息查询、物价查询的基础上,进一步聚合“公交线路及实况”等一批群众最关心和关注的城市服务上线,实现“零距离”办事、“零跑路”服务,打造一站式、全天候、多方位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分大厅。[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六)完善公众参与渠道。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不断拓展政府网站民意征集、网民留言办理、在线访谈等互动功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加强12345为民服务热线、网络问政、领导信箱等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拓展、畅通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渠道,建设依申请公开在线申请平台,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签收、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增强答复内容的针对性和形式的规范性。完善网上政务服务门户网站。[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七)规范基层政务公开。全面梳理细化公开事项,逐项确定公开标准,编制形成公开基本目录,至少应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依据以及应公开的内容、主体及责任科室、时限、信息更新周期、渠道、方式、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等。依托修改完善的公开基本目录,逐项确定公开标准的要件,制定公开标准,形成目标明确、规范有效、结构完整、协调统一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按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推进政务公开平台标准化规范化,综合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公示栏等平台和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窗口等场所,多渠道发布政务信息,方便公众查询或获取。[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四、加强平台建设

(一)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网上政务服务。按照“一窗进出、受办分离”的工作模式,配套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做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管理工作,为市级政务服务工作“体制不动、机制创新”及县级行政审批局改革提供技术支撑。按统一标准改造各部门已建业务系统,新建业务系统主动与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确保2020年底面向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业务系统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二)推进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和要求,推进制证系统、事项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联通,做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签发,确保增量电子证照数据实时入库。强化与各级各部门证照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限时将保存在数据库中的存量电子证照数据和保存在档案室中的纸质证件、证照、证明、批文制成电子证照数据批量入库。未保存的证件、证照、证明、批文,在群众和企业申请办理事项提交相关材料时予以收集、汇总、整理、验证,制成电子证照即时入库。[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三)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电子证照库同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申请人通过政务服务网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强化公安、住建、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能过程中对电子证照的应用。发挥电子证照身份验证、网上亮照等功能在政务系统中的作用,实现电子证照在政府部门间的共享互用,做到“一个部门发照、所有部门流转”,避免企业反复提交纸质证明文件或网上重复录入信息,真正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电子证照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协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四)完善网上缴费和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推进非税网上缴费功能接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款、验证、对账等功能。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第三方物流服务,建立物流配套服务系统,实现办理结果的及时送达。[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五)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发展。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切实提高乡镇(街道)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行综合窗口制度,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工办理”工作模式,实现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各乡镇(街道)便民(政务)服务中心、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站、代办点)做好政务服务事项下放的承接工作,落实代办员,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对单位进驻、事项办理、流程优化、网上运行的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六)延伸网上政务服务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等资源,不断拓展乡镇(街道)便民(政务)服务中心、邮政服务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站、代办点)以及市级有关部门基层站所(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分整合优化,贴近需求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政策咨询和综合服务,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税费办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法律援助、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上门服务、延迟服务、预约服务、免费代办等,加快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到2020年底,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级有关部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七)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归档的网上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应当满足可长期保存的要求,并确保电子文件在脱离网上政务服务归档后能够被正确读取和使用。行政机关一般应通过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统一平台,对网上政务服务办结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移交和集中管理,并按标准规范做好分类、整理、存储、封装、鉴定、检测等工作。行政机关自行开发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应符合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并做好与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统一平台的移交技术对接。[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档案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五、夯实基础设施

(一)升级改造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能力建设,整合行业应用,提升平台稳定性、可靠性。利用网络带宽,升级改造市本级政务外网,提升网络整体接入能力,整合行业应用,扩大政务外网覆盖范围。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乡镇(街道)一级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村(社区)一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和四级互联互通。编制德阳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2017-2019),巩固“光纤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宽带乡村”工程向村、组延伸,实施6个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加大4G基站改扩建投入力度,提高共享程度。继续推动无线城市建设,努力扩大WIFI覆盖范围。推动成德通信同城化工作,有效降低通信资费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市通发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电信德阳分公司、移动德阳分公司、联通德阳分公司、铁塔德阳分公司、广电德阳分公司]

(二)加强市级政务云建设。统筹推动各部门未上云、新建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部署上政务云,同步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统一各类政务系统的硬件基础、网络环境以及通用软件服务,为部门间数据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奠定基础。继续优化市政务云(一期)资源,加快完善市政务云平台基础架构,结合市政务云(一期)运行使用情况规划市政务云(二期)建设。拓展监管平台功能、增强容灾备份能力、完善市政务云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健全统一运维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对各部门共性需求的系统项目,统筹规划建设、分步实施。[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三)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政务系统全面升级为基于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平台系统,以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全市时空信息数据库,打造城市地面地下三维空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汇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建立以大数据为理念,以公众服务多元化、企业创新生态化、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特征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水、电、气、交通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实行智能化管理。[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四)推进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制定德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全市统筹”原则,市级各部门梳理已有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需求,形成共享清单和需求清单,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整合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安全可靠的全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推进与省政务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2017年底前制定完成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先期启动房产和税务等重点行业的需求调研、数据目录梳理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五)推进大数据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双创”大数据示范园建设。启动大数据相关项目建设,依托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集成共享分析,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产投集团;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六)建立健全制度标准规范。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有关规定,加快制定电子签章、电子文件、电子证照等相关政策文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加大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力度,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制定、实施推广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法制办、市质监局;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档案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七)加强效能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政务服务电子监察体系,实现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动态监督、预警纠错、督查督办和投诉处理。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研究改进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政务服务中心)

(八)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安全建设,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上云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风险漏洞测评等工作,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依照省级政务云制定的国产密码应用总体规划,结合德阳应用情况制定本市的国产密码应用总体规划。加强电子认证管理和数字证书应用。遵循“全面、及时、准确、规范”的原则,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德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整合现有信息化工作相关工作机制,建立以市政府领导牵头的议事协调机构,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审议重大决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和监督协调具体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优化建设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平台和系统建设、日常运维等必要经费予以合理安排。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审批和运维经费审批跨部门协商联动机制,重点从项目建设规划、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等方面对政务信息化项目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不符合共建共享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不拨付运维经费。

(四)开展监督检查。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为重点督查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监察局、市委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市级有关部门,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约谈和督办,推动各地各部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群众监督,组织媒体广泛宣传“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

http://wanghi.cn